隨著住宅市場的降溫,投資者更多地將目光轉向投資商業地產。由于城市化進程加速,中國城市的規模和建設將面臨新的需求,商業地產市場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。在未來幾年,中國商業地產投資規模將會進入一個放量擴展的階段,預計到2020年,中國商業地產投資規模可突破2.3萬億元。
這就將寫字樓投資又推到了聚光燈下。
寫字樓與其他投資方式相比,究竟有何特殊之處,為什么越來越受投資者的青睞呢?
01.
為什么投資寫字樓
過山車式行情
📍股票市場超8成公司收跌
18年股票市場超8成公司收跌;在資管新規落地的沖擊之下,銀行理財收益率也不斷走低,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也逐漸萎縮。
兩股力量形成了強大的推力,有一大筆資金按照往年的投資渠道已經很難跑贏通脹。
📍政策支持將不動產列入稅收抵扣范圍
此外,2016年5月1號全面實施營改增政策,首次將不動產列入抵扣范圍。企業購買辦公樓,形成固定資產,其成本以折舊的方式在每年稅前扣除,等于是降低了企業置業投資的門檻和成本,因此企業對房地產尤其是商辦物業需求明顯增加。18年5月初住建部出臺的房屋租賃新政規定,允許將商業用房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,鼓勵投資寫字樓的收益權利,進一步刺激了寫字樓投資需求的增長。
近年來,國家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出臺,1月18日,財政部、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,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,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(含本數)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,免征增值稅。
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,減按25%計入應納稅所得額,按20%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;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,減按50%計入應納稅所得額,按20%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。
02.
寫字樓投資方式靈活
市場環境利好
📍多種盈利方式
寫字樓作為每一個城市商業地產的地標建筑,是彰顯城市品牌形象的“名片”,是城市建筑面貌的顯性特征。寫字樓的開發與建設,租售狀況,都能清晰地反映出這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,它與區域產業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。
放眼中國寫字樓租賃市場,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5826億元。預計2018年我國寫字樓租賃市場規模將達到6205億元,未來五年(2018-2022)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.77%,2022年將達到7767億元,仍有不錯的成長空間。
投資寫字樓有多種盈利方式,因此受到投資者的青睞。
📍靈活度高
購買寫字樓之后,寫字樓所有者有多種投資方式。可以自己親自經營使用;也可出租給他人經營使用、坐收租金;或委托商管公司代為經營,坐收利潤分成;還可以待價而沽,等寫字樓增值轉手獲利。當需要資金時還可以用它作為抵押品,獲取信貸資金。在它被抵押時,仍可以用各種靈活形式加以經營。
03.
寫字樓投資回報穩健增長
行業驅動力
📍回報率最高的一類物業
置業是一種投資。一流的寫字樓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,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,保值、回報有保證。據相關調查研究報告顯示,近兩年寫字樓市場,靜態租賃回報率接近住宅市場的2倍,大部分集中在3%-5%;長期租賃回報率大多集中在7%-10%;從轉售回報率看,大部分城市回報率水平集中高于10%,總體來看,寫字樓回報率水平非常高。
與住宅相比,寫字樓不僅租戶相對穩定,租金能準時繳納,收益穩定,而且它會像一塊磁鐵,不斷吸引著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、信息流,刺激著大樓自身的發達人脈網絡,產生巨大的財富效應及強大的輻射擴散作用,這就是“寫字樓經濟”。
特別是受產業結構完善影響,一、二線城市寫字樓市場保持“高租金、低空置”的特征,它們是寫字樓投資首選。寫字樓投資勢頭在一、二線大城市早已不斷走高,因其收益水平較高,投資風險相對較低的優勢,更是早已成為了投資者們認為的價值新洼地,這也是下一個不可錯過的投資藍海。
📍行業驅動力: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升
未來的5-10年將是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期,制造業將逐漸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,服務業和消費將成為更加強勁的增長引擎,金融、科技、互聯網、專業服務類企業迅猛增加,成為寫字樓租賃需求主力軍,奠定了市場長期穩定增長的基石。企業經營,形象是不可忽視的東西。客戶合作、渠道拓展、招攬人才,都賴于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。
04.
寫字樓利于企業形象塑造
提升品牌形象
📍加速企業發展
企業經營,形象是不可忽視的東西。客戶合作、渠道拓展、招攬人才,都賴于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。企業選擇購買寫字樓,也是為了進行形象升級,好的寫字樓是企業的一張名片,能充分體現出企業的實力與文化。
只有當一個企業給合作者的第一印象足夠好,足夠強大,商業合作才能友好的進行下去。實力企業入駐高端寫字樓,不僅可以帶來舒適的辦公體驗,還能讓企業提升自身的商務品牌形象,加速企業的發展。
風口所在,即是時代機遇所在。